10月11日下午,我院连续举办了两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分别邀请复旦大学孙忠明教授与山东大学孙頔教授担任主讲嘉宾。
首先,由复旦大学化学系特聘教授孙忠明主讲,主题为“主族团簇化学”。孙忠明教授长期致力于主族团簇化学及金属成键研究,发展了固相-金属有机团簇合成新方法,突破了传统合成方法在获取单晶结构方面的瓶颈。近五年来,他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Chemistry》《Nature Synthesi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获《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专栏评述,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优青项目资助。报告中,孙教授围绕主族(金属)团簇的合成策略、形成机制、金属-金属键的本质与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系统介绍了其课题组在主族重元素配位、成键及团簇组装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翔实、见解深刻的学术分享。
之后,山东大学孙頔教授以“分级结构银簇的构筑及转化机制”为题展开报告。孙頔教授长期从事银簇化学研究,围绕分级银簇的构筑与演变机制取得系列创新成果。相关研究获《Science》和《Nature Reviews Chemistry》亮点评述。近年来,他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Synthesi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ngewandte Chemi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超万次,H指数达73。曾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卢嘉锡优秀导师奖,并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在报告中孙頔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银簇合成化学方面的突破性工作,包括建立成核/钝化协同策略实现核/壳分级结构银簇的可控合成,揭示银簇内核的“多面体融合”与“层-层嵌套”生长机制,并开创了复杂银簇动态结构机制研究的新方法,推动了银簇化学在合成与机理层面的深入发展。
两场报告内容前沿、深入浅出,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与积极互动。我院将继续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交流,为广大师生搭建更广阔的学术平台,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