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9月22日上午10:00
地点:北区1号实验楼227会议室
报告人:刘健
刘健,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现任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入选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 (2022年)、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7年)等。连续六年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2018-2023年)。长期致力于纳米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在能源、催化相关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在催化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纳米反应器构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成果。迄今以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在包括 Nature Mater. (2篇), Nature Nanotechnol. (1篇), Nature Rev. Chem. (1篇), Nature Synth. (1篇), Nature Commun. (4篇), Angew. Chem. Int. Ed. (16篇), Adv. Mater. (8篇), Natl. Sci. Rev. (2篇) 等刊物发表正式论文260余篇,所发表论文被SCI引用超过 31000余次,H因子为85。撰写英文书籍10章,发表专著一本。曾获得第14届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2008),国际先进材料协会奖章(IAAM Medal, 2021),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5,排名第一)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奖二等奖(2021,排名第一),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4,排名第一)等奖项。现任Elsevier旗下杂志《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主编、《国家科学评论》等期刊编委。
内容简介:自然界中的化学转化往往以串联反应的形式在限域的空间(细胞器/亚细胞器)中完成。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纳米反应器实现温和条件下的高效化学转化是能源、材料、催化科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研究微纳米空间中的化学转化机制,理解微纳限域空间、介质及界面对化学转化的影响规律是实现生物模拟的基础。利用“道法自然”,向生物学习,模拟细胞,是实现温和条件下高效化学转化的潜在途径。本报告围绕介观多孔微/纳米反应器新概念材料的构筑、限域空间中的催化反应机制及其在能源催化等领域的应用。I.提出亚纳米反应器概念,发展了分子水平设计策略,从原子尺度到亚纳微米尺度,多层次精准控制活性位点的落位,实现了不同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微/纳米反应器的精准定制;II.揭示了微/纳空间中的催化反应机制,并实现了级联催化反应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耦合;III.系统揭示了微纳反应器基于“构效关系”的优势效应。